問題講不清,5why問到底!

 

品質改善工具百百種,簡單的工具適合用在單一因果問題上,複雜的工具用在多因單果問題上,用複檢的工具去解簡單的問題,就叫做殺雞焉用牛刀,反之則叫徒勞無功;切莫為了工具而工具,坊間企管顧問喜歡把簡單的工具複化,弄得人人有看没有懂,工具該怎麼用,簡單、有效最重要,就如同ISO系統,本質是要企業建立一套『說寫做一致且有效的體系』,不是搞套厚重如山的四書五經,只能遠觀而不願近玩焉,弄的公司的作業程序多如牛,表單文件堆積如山,讓人礙手礙腳;今天介紹最簡昜的5WHY工具,體驗看看!

一、什麼是5Why

所謂5why分析法,又稱「5個問法」,也就是對一個問題點,連續以5個「為什麼」來問,追根究底。雖是5個為什麼,但不限定只做「5次為什麼的探討」,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,有時可能只要3次,有時也許要10次,如古話所言:砂鍋打破問到底。

 

二、5why分析法的起源

5why首創豐田公司的大野耐一,有人問:「豐田公司的汽車品質怎麼會這麼好?」他回答說「我碰到問題至少要問5個為什麼。」大野耐一總是愛在車間走來走去,停下來向工人發問。他反覆地就一個問題,問「為什麼」,直到回答令他滿意,被他問道的人也心裡明白,這就是著名的「5個為什麼」的起源。所以,5why也被稱為:豐田5問法。

大野耐一.jpg

1.jpg

二、5why怎麼用

既是用問的,怎麼問變成是關鍵,5why問不好,問到天荒和地老,答案依然找不到,5why答的差,拐彎抹角答非所問,真相永遠查不到。我們在利用5Why進行根本原因分析時,一定要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則:1)回答的理由是受控的;2)詢問和回答是在限定的一定的流程範圍內;3)從回答的結果中,我們能夠找到行動的方向。5why要盡力避開主管或自負的假設和主觀的邏輯陷阱,從結果著手,沿著因果關係鏈條,摸石過河,穿越不同的抽象層面,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。

 

三、如何問才有效

(1)先確認問題,清楚描述目前現象。

(2)討論為什麼會有目前這結果。

(3)得到原因後,再把原因問題繼續接著問,為什麼會有這原因存在。得到原因,用同樣方式再往下追問,如圖右。

(4)不停往下追問,直至得到最終原因為止。

 

我們列舉大野耐一五問法的典型教科案例:紅字為筆者註記必需牢記之動作

1:為什麼機器停了?

1:因為機器超載,保險絲燒斷了。此時需去現場確認保險絲是否燒斷了

2:為什麼機器會超載?

2:因為輪軸承的潤滑不足。同樣地現場確認潤滑有不足現象嗎?

3: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?

3:因為潤滑幫浦失靈了。同樣地現場確認幫浦失靈現象嗎?

4:為什麼潤滑幫浦會失靈?

4:因為幫浦的輪軸耗損了。輪軸耗損嗎?

5:為什麼潤滑幫浦的輪軸會耗損?

5: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。同樣地現場確認有雜質在幫浦嗎?

6:為什麼雜質會跑到潤滑幫浦?

6:因為使用老舊,保護蓋已破裂。保護蓋破裂嗎?

以上紅色註記必需查證否則就只是推論,對真因探索並没助益,若没有『三現』事實佐,就必規劃再現實驗來反證,一失效或不良為強烈單因單果關,把失效因子加入事件中,失效一定會再現,若為多因單果則必找到所謂的window條件,這也就是為何需要較複雜的DOE實驗設計的原因了。

     5-Why分析提問,切忌跳題及離題需依『問題』à『原因』再把原因變問題緊密接問,要準確把握問題的核心,提出正確的問題。比如上例:第一個回答超載,保險絲斷了,如果問“為什麼不選用更好的保險絲?”,那麼這個問題就被移轉,變成零部件的購買和使用問題了;又如上例的第二個回答-軸承的潤滑不,如果問“為什麼只是軸承部分潤滑不夠呢?”,那麼這個問題又演變成了軸承部分的設計和維護問題了;

5-Why分析除了要會問,對回答內容也要能判斷是否符合邏輯。否則很容易被對方的錯誤回答帶入歧途。比如:例一的第二個問題-為什麼超載呢?,如果對方的答案是“因為排工過多,機器的承受能力不足”,那麼就演變成了減少排工或者增加機器的承受能力的問題;第三個問題-為什麼潤滑不夠?,如果對方的答案是“因為潤滑油的品質存在缺陷,非常粘稠”,那麼就演變成要求潤滑油供應商改善品質的問題了。

 

四、5-Why分析宜“三現原則”

所謂三現是:現實(親自去瞭解客觀事實)、現場(親自到問題發生現場分析問題)和現物(親自查看實物)所以在進行5-Why分析前,必須要身處現場,親自動手,真正去發現事物所呈現出來的現實,並且依據固有的技術理論去探究事件的應有狀態,制定規範和標準。如同警察辦案,檢察官及鑑識人員都是要到現場嚴謹蒐證,可見任何的改善都離不開現場的依託,脫離了現場的改善註定會誤入歧途。

        5-Why分析過程中的問與答,對於不同層級的Why找到的原因採取措施,以獲取最大效益如下表,按照其層級的不同,其措施分別是防堵措施、改善措施和根本措施。

0.jpg

 

五、結語

5-Why分析建基在(1)問題的現象與成因之間必定存在某些有學理上之相關性。 (2)要確認及反證不良現象之存在。

可應用在ISO內外部AuditTPM管理活動及現場小組改善過程,不論是在個別改善、 自主保養或計劃保養的活動中,學習將問題之真因找出來,進而才能提出有效的改善對策,達到”零損失”之境界。  

 

 

作者姓名:楊錦瑤 JADE YOUNG 電話0961290731 ; e-mail :  youngjinnyau@gmail.com 

經歷 : 退休中

2018.08~2019.04 中導光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業務副總

2017.05~2018.04 冠捷科技SMD BG Philip平板及手機品牌銷售業務副總

2003.01~2017.05 中華映管模組廠廠長、BU head、業務副總、品質副總

1984.11~2001.02 中山科學研究院品保中心、化學研究所研究員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品質 工具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de Young 的頭像
    Jade Young

    Jade Young(楊錦瑤)的部落格

    Jade Y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